在真定府以南,赵匡胤的车驾中,魏羽被赵匡胤宣召,坐在了御辇上赵匡胤的对面。
御辇内装饰得富丽堂皇,车厢是用楠木做成,内里人可以靠着的位置都包上了鹿皮,角落收口处用的是十足的赤金装饰。
按照魏羽前世的标准看,这就活脱脱一辆手工定制的迈巴赫。
但是赵匡胤的话将魏羽从迈巴赫里拉了出来。
“皇儿,刚才你说将这派出商人的名额由拍卖确定是有意为之?”
魏羽在给赵德昭回信的时候,面前就坐着一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皇城司推官,他也不忌讳,一边回信一边让张推官给赵匡胤汇报,这样主动说还好些,免得后面还是要再说一次。
所以赵匡胤自然是知道赵德昭开挂作弊对付大军回朝这道考题的,但是就赵匡胤看来这也没有啥。
毕竟在赵匡胤眼中,他是将赵德昭作为太子培养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赵德昭懂得求援,找术业有专攻之人,这是好事,应该鼓励。
虚怀纳谏是帝王的必备素质,总好过独夫民贼。
赵匡胤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魏羽会让赵德昭将商人的名额拍卖出去。在赵匡胤眼中,这些名额直接派皇商或者官商去不就成了?
所以百思不得其解的赵匡胤将魏羽宣到自己面前,想着南下本来也无聊,权当是打发时间。
魏羽等赵匡胤问完后,说道:“皇上,商人进入契丹买卖这有大利,不仅仅是将契丹毛皮土产运回中原们还要将中原物资运往契丹,更甚至的可以以后中原商人在契丹和西域商人直接贸易往来。
据汉书记载,一匹丝绸运送到大秦,其利百倍;我们这也不算百倍,就算个三十倍,一万两银子的投入,一笔买卖来回便是三十万两。一百万辆银子的投入,来回利润便是三千万两。”
说到此处,一向对财货不是也别在意的赵匡胤也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这样算下去,大宋只是商税一道,每年就可以以亿为单位,富国强兵,指日可待了。
魏羽接着说道:“这么大的生意,官商是吃不完的,也不合适官商吃完。国朝开国之初,除了盐铁等物国朝严格控制,其余物资并没有禁止民间销售。一旦有巨额利润,官府便将民间商贩一脚踢开,这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赵匡胤点点头,甚为赞同。大宋开国,主张藏富于民,连着土地买卖都没有严格限制何况商贩贸易,自然官服独占这个事情,大宋是做不出来的。
魏羽继续道:“拍卖名额,一则是便于服众。大宋商贾何止千万,总不成所有人想去就去吧,所以用拍卖的方式,实力强者便去,实力弱者淘汰,怨不得官府。”
第三,拍卖也可以甄别商贩能力。大宋去契丹腹地,何止千里,小商贩去了反倒有害无利,大商贩或者商团才能够真正深入契丹,不仅自身可以安全无虞,而且还可以带上商团的账房,执行国朝统计契丹人口物资的长期计划。
第四,臣在给监国的信中不仅仅提到拍卖,还提到了保证金。
赵匡胤直起身来,端起面前的茶水,问道:“何为保证金?”
魏羽道:“商人逐利,不可避免在两国贸易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就算严加管束也不一定能够禁绝。如果契丹和宋国商贩在贸易结束后,依然有争议,契丹将事情丢给大宋,大宋管还是不管?总不成让大宋官府出钱帮着商人擦屁股吧!”
赵匡胤也一点就透,笑道:“皇儿言之有理,言之有理。不过和保证金,朕估计,德昭收到手还放不热便会用出去吧!”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