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自从大明定都于此,这里的暗流涌动不止。
山竹滩大捷让到京城疯狂一时,《顺天日报》的销量更是创下了销售新高,相关话题占据京城第一话题榜长达一月之久。
只是事情终究会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归于平静。
林晧然作为山竹滩的最大功臣,却是知道过于高调对自己和边事都不利,故而亦是有意拖延返回京城的时间。
黄台吉部原本就憋着一肚子火气,在看到最器重的四儿子哈木把都儿迟迟没有归来,亲自率领一支数万骑兵流窜于宣府和大同,一副想要再度进犯宣府或大同的架势。
面对着这个阵仗,林晧然顺理成章地接任了宣大总督的差事,亲自坐镇于大同和宣府总揽全局。
朝廷方面对此亦很是重视,却是不敢再提议由杨博或赵炳然过来取代林晧然,而是尽量配合着林晧然的要求。哪怕是当朝首辅徐阶,这个时候亦是不敢设置阻碍。
大同总兵孙吴是世袭千户出身,虽然没有立下什么像显赫的战功,但凭着他做事谨慎,倒没有犯下什么大错,一度被杨博推崇为九边最有才能总兵。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位在杨博当政时期得到重用的孙吴迎来了至暗时刻,被迫让出了大同总兵的位置。
林晧然从来都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虽然大同总兵孙吴并没有犯什么过错,在防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还是选择毫不留情地将人拿下,改而将他视为驱除北虏最佳人选的石华山推了上去。
如果在早前,他如此重用石华山,恐怕会遭到杨博等人的极力反对,甚至徐阶都会站出来阻拦。
只是经过了山竹滩大捷,加上石华山在山竹滩大捷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而今又面临着蒙古骑兵的威胁,却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异议。
虽然林晧然将石华山推到大同总兵的位置上,不可能让到大同军一下子脱胎换骨,但亦是有着很大的改变,对蒙古骑兵的进犯表现得更加积极了。
黄台吉的几次小试探都被大同军或宣府军打了回去,甚至是让到这些骑兵是有来无回。
黄台吉看到林晧然一直坐镇于宣大两镇,加之确认哈木把都儿并没有落到大明朝廷手里,而派遣寻找哈木把都儿的骑兵一无所获,最终再度返回大草原了。
黄台吉的这个举动,虽然没有再给林晧然增添赫赫战功,但亦是让到林晧然理所当然地继续坐镇于九边。
待到巡察九边返回京城之时,山竹滩大捷的事情已经很少人再提起,京城的百姓则是开始忙于准备迎接中秋佳节。
在回到京城后,林晧然跟着以往那般,亦是重新开始京城官场三点一线般的生活。
得益于显赫的战功,加上嘉靖当初对杨博等人的严厉警示,已经没有人敢对兵部衙门的事务指手画脚,兵部衙门沦为林晧然的一言堂。
这一次,最为憋屈的无疑是兵部左侍郎赵炳然。
赵炳然被调回本部的初衷是制衡林晧然,只是现在他别说要制衡林晧然,自身的生存都存在问题,兵部衙门上下都不太待见这位兵部左侍郎,甚至他的去留都在林晧然的一句话间。
林晧然亦是拿出一贯强硬的部堂作风,在第一天的点卯会议上则是开诚布公地道:“今大明外夷虎视,内贼狼心,一旦内外有变,则生民受累,朝廷动荡。林某蒙主之恩,代为执掌兵事,固不敢有负圣思,有愧于万民。”
“兵事之重,重在九边,户部太仓每年拨付银两数百万之巨,粟米不计其数,然北虏之害仍如悬剑于顶。今当务之急,以刷新政治,扭转边事颓势。”
“边事实则兵事也,兵事贵乎军心。何为军心?在无后顾之忧,在衣食用度皆有足额,在朝廷赏罚分明。”
兵部衙门二堂显得很安静,只有林晧然一个人侃侃而谈,而堂下和院中的兵部官吏无不认真地倾听,不少官吏更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