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这一关总算过了!”
老人们又开始纷纷朝南跪拜。
要说大伙到了北方后,最怕的是什么?
那就是寒冷。
之前那场大雪,那种刺骨的冷,还深深刻在所有人的脑海里。
“棉袍只分大人小孩,尺寸是不分的,大家一人领一件。都保管好了,这可是保命的东西。”杨喜儿笑了笑,开始招呼大家领棉袍。
人人都沉浸在往后可温饱的喜悦中。
只有村长,看着这么一堆东西,想到了一件事,“这……花了多少银子啊?”
若是杨氏自己贴了钱,他定是要给回去的。
杨氏给村里带来的福气已经够多的了,村里再花她的钱,实属不该。
杨喜儿听他这么一问,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幸好她也提前做好了准备。
她神色如常,语气淡淡道,“大伙还记得包程吧?他就是开药材铺的。托他的福气,咱的人参,卖了个高价。我到那里时,刚好碰上一个员外,家里有生病的孩子。他一听说咱的人参是山里货,直接给了我30两。”
大家一听,倒吸一口凉气。
杨喜儿见大家信了,又继续忽悠道,“还有咱的药材,以及之前刘管事之前给的那锭银子。这一趟我们拢共得了……”
她顿了顿,伸出四根手指,神神秘秘道,“40两!”
吹吹牛,说个双倍不为过吧……
反正在他们眼里,人参就是顶贵顶贵的玩意,真实的价格,他们是不清楚的。
果然,除了村长,大家都深信不疑。
村长作为见多识广的,当即就面露疑惑,“不该呀,咱南方,就是价格最贵的时候,一棵人参也不过五两,平常时候,二三两都是能买到的。还有那些药材,也不像能卖十两的样子。”
“这是北方,又冷又湿的,人参和药材都难长,贵些也正常。”杨喜儿忽悠起人来,眼睛都不带眨的。
村长听罢,果然打消了疑虑。
倒也是。
他们前日进山,除了那山洞,确实没在别的山坡看到什么药材。
怕后面大家进了城后知道物价会漏馅,杨喜儿又补充道,“原40两,是不够买这些东西的。就拿咱的棉袍来说,大人一件就得半两,小孩的也要300多铜板。”
“但我运气好,遇到了个善良的掌柜。她一听我是灾民,就把仓库里去年积压的棉袍拿出来,成本价卖我了。也因此,后头我才有剩余的银子买粮食。”
提到运气二字,大伙哪能有半点怀疑。
就连村长,都开始深信不疑。
杨氏的运气他是知道的。
一路走来,若不是有她的运气,他们树林村只怕走不到今天。
见村长也不问了,杨喜儿才装作不经意地转移了话题,“我买的小吃食,都是不耐放的,今天就全吃了罢。婶子们多煮些肉菜,犒劳犒劳那日上山的人。我们能得这么多东西,说白了,也是那日所有人的功劳。”
她话音刚落,嘴馋的小孩子们就欢呼起来。
村里的事交代完毕后,杨喜儿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床铺那边。
其他人自然也看见了。
但大家能有意见吗?
没有。
他们这一切都是杨氏给的,人家杨氏自掏腰包给自家买点东西,又怎么了?
杨喜儿把零零碎碎的物件放好后,就把家里人聚集起来。
刘氏是不能起身的,所以大家都自觉地聚拢在她床铺前。
见人齐了,杨喜儿这才把那五匹绸缎拿出来,“汤氏,这活就交给你了。先多做几件新生娃里衣和尿布,再给所有人做一件里衣,记得,你和木子还有浩浩都是要的。”
汤氏一听,颤抖着双手接过。
作为仆人,这个年岁还能有绸缎穿,她真的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