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头在家修篱笆,看到他们母子二人来,赶紧主动道:
“刘大娘,上午我已经找他们谈过了,这件事我们打算这么做。”
谢铁头说了自己和众人商量的计划,刘婉听后,表示赞同。
商量定之后,刘婉心里有了底,也稍松了一口气。
看看天色,刘婉便问赵氏要不要上山。
春天正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此时上山,正是搜刮大自然馈赠的大好时机,什么菌菇,野菜,水果,漫山遍野都是。
当然,这些野货只有刘婉最爱了,她有丰富的调料,有烹调的手法,去除野货苦、涩、柴等缺点,对于现在的老百姓来说,野货也就是填饱肚子,难以下咽的替代食品。
不过,往日一向应约的赵氏今天却推辞了,说她这两天都一直有点咳嗽,今天感觉气喘,辛苦,在家歇息半天,就不去了。
刘婉闻言,赶紧给赵氏把了下脉,然后说她的咳嗽是受风寒导致的,让她近段时间不要过于劳累,好好在家调养。
春捂秋冻,衣服要多穿点,就算是干活出汗,外套也不要轻易脱下,不然一不小心就着凉了。
听到刘婉这么细心的叮嘱,赵氏感动地说:
“多谢刘大娘,我一定会注意的。咱乡下人,也没有那么多讲究,说起来,正是前几天上山淋了雨,回家就受凉了,过后又没有及时增减衣物,拖延至今,才会咳嗽的。”
刘婉想了想说:“待会儿我熬点枇杷膏送来,枇杷膏能清肺润喉,十分好用。”
回去的路上,王孝有点忐忑地问刘婉,说:
“娘,谢大伯他们这样办行吗?会不会惹出大乱子?”
“放心,没事,这件事娘有分寸的。”刘婉拍拍儿子的肩膀说,“你先回去干活吧,我也去上山摘点枇杷叶子,熬枇杷膏,好给赵大娘用,她的病,不治不行。”
王孝下午回来,也是不得闲的,他要卤鸡爪,切肉,腌肉,完了如果还有空,还得奶牛挤奶,做种种明天出摊需要的活计。
刘婉背着背篓上竹山了,平时上山时,她就留意到有个地方长了一片枇杷树。
爬到竹山左侧,那几株枇杷树已经长出了青色的枇杷果,但这种枇杷果很酸,就算黄了也很酸,没人愿意吃,除了那些特别不怕酸的,或者怀孕想吃酸的女子正中下怀,估计也没人喜欢。
刘婉看了看枇杷树下的土壤,属于红壤土,没什么营养,难怪枇杷果长得瘦瘦小小的,又酸。
枇杷树边上倒是有几株小枇杷树,大约只有一尺高,是往年掉落下来的成熟枇杷,被泥土埋住后,长出来的小枇杷树。
刘婉摘了半筐的枇杷叶,又挖了两颗小枇杷树在筐里,准备带回家种。
当然,她也不打算那么快就下山。
现在还是春天,竹林里的笋还是四下冒头,刘婉现在的身体素质异于常人,因此很轻松就挖花了35根春笋,放进了美食橱柜里,只留了两根春笋在竹筐里,准备回家可以炒了吃。
下山途中,她看到了一丛长得很好的桑树,桑葚也熟了,因为长在偏僻的悬崖边,没有什么人留意到。
刘婉摘了一颗已经熟得发黑的桑葚放进嘴里,觉得果汁清甜微酸,便把这边的桑葚都劫掠一空。
全部的桑葚大约10来斤重,除了留两捧在竹筐里,其余的都放进了美食储物柜里。
现在的水果品种不多,多储存一些水果,日后有需要可以补充维生素。
刘婉还摘了半竹框的桑叶,正好把竹筐填满。
其间,又找到她需要的药草,摘了足够的量放在竹筐里,便下山了。
村里人看她摘了一筐的树叶,以为她上山没什么收获,却不知她所有的收获都在美食储物柜里。
刘婉回到家,王怜看她摘了两筐的叶子,亦不解地道:
“娘,咱家又没养蚕,你摘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