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唐:我为万民太子> 第19章 二代的努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二代的努力(1 / 3)

酒局作罢,各个世家子弟都有所收获,有的收获了军队文职,有的进到了军队从小兵做起。

李承乾心情大好,等世家子弟进军队了,接受了新思想的改造,他们就慢慢明白世家的弊端了。

一个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击破的,当你的自己人都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这个堡垒就瓦解了。

世家子弟们进入军队后,发现这个军队与之前认识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既不用屯田,也不用家中送物资。

这是府兵?而且府兵不都是平时在家的吗?好像只有打仗的时候府兵才聚集吧。

《新唐书》记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啥意思呢?

唐朝的府兵没事的时候就在家耕地,保卫京师,若是边疆有事,将领就聚集府兵去打仗,战事结束,府兵回到各个府,将军回到朝廷。

因此士兵不会失去家业,将军也不会手握重兵,这样可以杜绝造反。

李承乾其实对欧阳修关于府兵制的点评是有点异议的,欧阳修说:“至其后世,子孙娇弱,不能谨守,屡变其制。”

“夫置兵所以止乱,及其弊也,适足为乱,又其甚也,至困天下以养乱,而遂至于亡焉。”

意思大致如此:

到了他们的后世,子孙骄横柔弱,不能谨守祖制,屡次改变兵制。

用兵的制度本来是用来制止动乱的,到了兵制有弊端的时候,又足以制造变乱,甚至会达到天下大乱,最后亡国的地步。

欧阳修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府兵制挺好的,但是后世子孙瞎改,结果该崩了,导致之后的人也跟着受罪。”

其实不是这样的,古代王朝土地只会慢慢集中到地主手中,而府兵制的基础就是均田制,均田制是让府兵手里能有田产,因为土地兼并的存在,均田制必将走向崩溃,随之府兵制也接着灭亡。

朱元璋的卫所制度不就是仿照唐代府兵制的,给军户土地,最后这个制度名存实亡,军户无土地,纷纷逃亡。

算是替府兵制走了一遍灭亡之路。

李承乾认为欧阳修是知道其中道理的,只是他不敢明说,因为他自己就是地主阶级的一员,所以只是写出府兵制的灭亡明面上的原因。

一方面用来劝谏君王守祖宗之法,实施仁政,一方面当时王安石正在改革,因为一些原因搞得民怨沸腾,他说这段话也有暗讽王安石的意味,你天天变法,大唐那么牛都变废了,你看见没有?

而现在群世家子弟只是认为府兵制就很好了,募兵制不应该是历史上淘汰的制度吗?太子为何还要走历史的倒车了?

李承乾要的是职业军人,高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而且他让军队士兵收入的大头来自自己的工资,这样就可以减轻对土地的依赖。

李承乾不多说,他相信这群二代进入军队一会就会明白的。

二代们每天早早起床五公里,然后背诵八大规定,逐渐与军队融为一体,渐渐忘却了自己世家的身份,忘记了家族对自己的叮嘱。

说实话也不怪他们。

一群小年轻,正是荷尔蒙爆发的时候,天天高强度训练累个半死,好不容易有空了再给他们输出建功立业的思想。

府兵里面大多数出身一般,大家都是一起训练的,一起生活的,大家都想靠军功封侯拜相。

这时候你说:“我躺着就行,我靠家族就行。”

相信我,你是万万说不出口的。

你一定会想:“我是世家子弟,如果在战场上不够英勇,不仅丢了自己的脸,还丢了家族的脸。”

而一般府兵就会想:“我倒是要看看世家子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