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310章:开战前的准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0章:开战前的准备(2 / 3)

,结果被众兄弟落井下石。

“哈哈,有意思,步兵居然能在野战中打败骑兵?果然不是靠勇猛,而是靠武器先进和战术巧妙啊!”

众人看过这场热闹后,便没有停留,而是继续沿着长城一线飞行,先查看“九边重镇”,再去逛西域。

这只不过是发生在明朝后期北部边疆的一个小插曲,而真正影响北疆的大插曲则是败退草原的蒙元政权。因为,明朝定都南京后,朱元璋下令北伐元朝,经过几次大战后,硬生生用武力把蒙古人赶回草原。

蒙古人当年横扫欧亚,威风不可一世,但因沉迷于中原富饶和花花世界,就逐渐堕落了。加上内部争斗、民族矛盾和阶级反抗,在实力大损后被朱元璋捡了便宜,于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恢复元朝而南下。

从本质上來說,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在位期间就是如何丧失天命的一次教训。不过,这也并不全是他的错,因为许多问题都是由他继承的,而他也只是一个像明朝天启帝朱由校般的“木匠皇帝”而已。

西元1368年,由农民起义组成的红巾军颠覆了元朝的统治基础,而从红巾军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明朝(西元1368年—西元1644年)则刚建立并定都在江苏南京,但末代元帝妥懽帖睦尔自中原逃入蒙古草原。

据传说,在明军攻破元大都时,元朝的40个万户中,也只有6个得以成功逃走,余下的或是战死,或最终投降明朝。尽管明朝对蒙古人十分厌恶,但蒙古战士太过重要,因而不能随意屠杀,而是改成招抚。

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后世的一些学者便会指出,这将暗示着蒙古草原上有大量人口损失。但事实上,蒙古贵族中的这40个万户并非驻守在蒙古草原而是西南,因此不能认为蒙古草原损失了大量人口。

只不过,这些蒙古贵族部落中的许多人构成了所谓的“云南蒙古人”,并且担心自己会被朱元璋的军队征讨和屠杀,不得不以最快速度改穿汉服和用汉姓,通过学说汉话来掩护自己,防止被明军攻打和误杀。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云南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有那么重的卷舌音了,因为他们都是由当时蒙古人假扮的“汉人”,就像东北女真人(满洲人)入主中原后,将原本通行全国的平舌音的南京普通话改成卷舌的儿化音。

好在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带回蒙古草原的人中,大部分是士兵。因此,元顺帝才能拥有相当数量的军队约五六万人。尽管退回了蒙古草原,他仍然将自己视为整个天下的统治者,但他失去了长城以南的地盘。

元顺帝北逃后就撤向斡难河-怯绿连河谷地,因为那里是蒙古人传统的故乡,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但同时,明朝军队继续追击,以确保蒙古人无法发动反攻。尽管蒙元朝廷失去了大片地盘,但残存的元朝(北元)仍能够在蒙古草原重整旗鼓,并隨時都有可能发动反攻。这可不是虚幻的想法,一切皆有可能。

尽管元顺帝妥懽帖睦尔驻军在蒙古草原,但他在那里却无法找到对自己作为统治者的长期支持,因为有人对皇室产生了长达几十年的厌恶,主要是阿里不哥一脉后裔,且他们是蒙古草原上最有势力的人物。

除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间依旧一触即发的夙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也将败退的妥懽帖睦尔与归来的其他蒙古人视为外人,甚至基本视之为“汉人”和“非蒙古人”。因此,双方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游牧在西部蒙古草原阿尔泰山脉周围的瓦剌(俄罗斯的卫拉特蒙古)成为了卷入争斗的第三方因素。

“瓦剌”在蒙古帝国史中只是一个边缘集团,与拥有“黄金血脉”的“蒙元皇室”没有什么联系,因为瓦剌人的血统与成吉思汗无关。但是,随着其力量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